引言
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打破了傳統教學方式,讓職業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作為學校的窗口與名片,互聯網綜合門戶平臺是學校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體現。隨著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傳統的門戶平臺建設已無法滿足學校的宣傳需求,只有整合互聯網+教育的新式宣傳特點和用戶使用習慣,才能體現學校的辦學實力,提升學校的品牌形象,拓展學校的傳播渠道。本文以廣東省交通運輸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為例,探討互聯網+教育背景下,職業院校門戶網站的建設與應用實踐。
一、學院門戶網站的建設背景
學院從本世紀初開始啟動教學、教務、行政管理軟件以及門戶網站的建設,但沒有專門的教務管理系統、學生管理系統、網絡教學平臺,更沒有實現軟件之間的交互和信息共享;各教學系部沒有專業的教學資源管理軟件,教學資源管理混亂,教學方式方法傳統死板;學校已經購買的系統多而雜,沒有實現數據統一存儲分析,并且隨著工作方式方法的變化,門戶網站、教學、教務、行政管理軟件都沒有做相應更新,軟件系統運行機制與工作實際流程存在偏差。
十二五期間,為達到“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的評選要求,優化教學工作流程和校務管理內容,學院購置了整合集成的“智慧校園平臺”,包括教務管理、課程教學、頂崗實習、招生管理、課件資源管理、學生管理、辦公OA等18個應用系統;公路施工與養護專業、汽車維修專業、船舶駕駛專業、城市軌道交通運輸與管理專業都建設了相應的資源庫。
十三五期間,為避免信息孤立,實現數據共享,加強學生、家長與學校之間的交流互動,增加門戶網站與智慧校園平臺之間的信息交互,實現新媒體資源在門戶網站的展示以及移動客戶端的信息查詢等,學院急需建設互聯網綜合門戶平臺,以滿足新形勢下學院的發展需求。
二、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學院門戶網站建設
(一)建設目標
1.打造網絡名片,樹立學校品牌
整合動態新聞信息、微信、移動應用等,展示學校辦學實力,不斷積累用戶群,擴大學校品牌影響力,占領網絡宣傳的“新陣地”。
2.搭建互動平臺,引領校園文化
搭建互聯互通的信息傳播平臺,實現全方位、立體化宣傳,加強互動交流,為師生、家長、社會提供溝通互動的橋梁。
3.借助營銷工具,助力招生業績
多終端跨屏瀏覽,實現PC、平板、手機等終端設備全覆蓋,充分滿足時代趨勢與移動化生活、辦公的需求;獲取更多生源信息,提高學校招生業績。
(二)建設原則
基于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學院打破傳統網站的建設思路,從學校易用、家長易搜、數據易看易懂、門戶網站安全等方面進行考慮[1]。
1.學校易用
符合用戶體驗的基本需求。采用響應式網頁設計的開發思路,實現跨平臺、多終端瀏覽器適配顯示。內容上傳與編輯、發布審核等后臺操作的內容管理系統(CMS)按用戶角色進行授權設置,減少學校管理及維護工作量。
2.家長易搜
借助專業工具,精準設計學院的關鍵詞庫,提升學院網站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順序,讓學生及其家長、潛在生源及其家長更容易找到學院。此外,學院網站結構扁平化設計,讓用戶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
3.數據易看易懂
自動統計網站訪問量、詢盤量、線索量、關鍵詞搜索量、常見問題提問次數、訪客地域分布等招生過程數據,從訪客進入網站到意向生源,再到入學報名,便于學院招生主管領導掌握全程數據,以便制訂相應的營銷招生策略,合理安排和調整工作,提高網站訪問量、線索轉化率和最終入學報名率。
4. 確保網站安全
內容管理系統CMS將發布的內容生成靜態頁面,實現后端內容發布管理系統與前端互聯網用戶瀏覽門戶完全分離,保障網站信息安全。
(三)網站功能定位
學校對內進行校務管理和教育活動,對外宣傳學校品牌形象、開拓招生新途徑。
(四)網站欄目規劃
網站欄目規劃是對網站內容的高度提煉,能為用戶提供清晰直觀的指引,幫助用戶方便到達網站的所有頁面。根據學院的實際需要、自身特點,經過精心提煉,學院網站的欄目設置有:新聞中心、學校概況、院系介紹、教務教研、招生就業、培訓鑒定、學生園地、電子校務等主要模塊,如表1所示。欄目分類清晰明確,便于用戶快速定位需要了解的信息。架構上保持了良好的擴展性,以滿足學院的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