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布的《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提出,以信息化手段服務教育全過程,加快推進智慧教育創新發展,構建“互聯網+教育”支持服務平臺。2019年6月,教育部印發《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突出職業教育的類型特點,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教師、教材、教法改革,規范人才培養全過程,加快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我國高職院校產教融合信息化體系建設架構中,“產教融合”發展模式已初成規模,但還存在融合教育理念未得到重視、各環節配套制度建設相對滯后、“以人為本”的教育出發點未發揮到位等問題。
特色化:以教師、學生、產業企業三方聯動,將高職院校師生的成長需求與社會資源有效結合,“以學生為本”,探索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新模式。
產教融合:需要學校根據辦學層次和辦學定位,結合產業企業實況,特色化地確定各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體現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差異化需求,達到產業教育共贏的格局。要注重學用相長、知行合一,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精神和實踐應用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和個人終身可持續發展能力。
“特色化”產教融合模式構建
首先,對部分高職院校產教融合進行調研,探索其存在的問題。其次,搭建高職院校“特色化”產教融合模式,調研學生的差異化個性需求。走訪調研企業個性化人才需求和企業發展定位。學生的求職需求和產業的用工需求結合學校教學目標,制訂個性化培養方案,搭建“特色化”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模式。最后,進行“特色化”產教融合模式實踐探索。制訂高職院校“教學+科研、多樣化差異化、終身學習型”的“三合一”模式產教融合教師績效考核管理體系,構造高職院校產教融合“自主自覺、德技并修、一人一策”ARP模式產教融合學生人才培養體系和健全“優化制度保障力+煥發企業活力+發揮企業內需潛力”的“三力融合”產教融合企業發展戰略體系。
“互聯網+”時代探索高職院校“特色化”產教融合模式架構圖如圖1所示。
1)搭建高職院校“教學+科研、多樣化差異化、終身學習型”的“三合一”模式產教融合教師績效考核管理體系
(1)夯實教師資源“教學+科研”合力,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強化師資產教融合能力,建立并完善績效考核管理格局。
(2)深化“多樣化差異化”定位,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理念,迎合社會人才發展需求,開展動態績效考核管理機制。
(3)覆蓋“終身學習型”發展理念,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理念,強化職責和擔當技能,優化績效考核管理機制。
2)構造高職院校產教融合“自主自覺、德技并修、一人一策”自主化(Autonomous)、精細化(Refinement)、個性化的(Personalized)(簡稱ARP)模式產教融合學生人才培養體系
(1)優化課程和教學規劃體系,思政教育貫穿培養全過程,激發內在動力,激勵“自主自覺”發展。
(2)探尋技能培養和素養培養穩步融合模式,寓技能培養和素養培養于學校和產業學習全流程,迎合全面發展人才的社會需求。
(3)提升融合度深度和廣度,運用“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職業規劃。“一人一策”學校理論培養和產業實踐相結合人才培養貫穿學習職業全過程,加強并延伸產教融合執行效力。
3)健全“優化制度保障力+煥發企業活力+發揮企業內需潛力”產業企業“三力融合”主體發展戰略體系
(1)構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保障制度,創建良好的產教融合環境。
(2)強化主動參與意識,激發企業積極性,煥發企業市場活力。
(3)堅持持久發展的產教融合理念,發揮企業內需潛力。
“四維一體”信息化建設體系構建
針對高職院校特色和發展定位,提出具有時代性、特色性的動態資源信息庫建設方案。構建高職院校“四維一體”信息化體系,即“一職校一方案”特色化制度體系、“一信息庫一方案”特色化資源信息庫體系、“一教師一方案”特色化培訓-評估體系和“一學生一方案”特色化學習-就業體系。
“四維一體”信息化體系構建過程如下:
1)對部分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現狀進行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調研部分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現狀,探究其存在的問題。對調研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全方位、系統性梳理并探究其原因。
2)構建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一職校一方案”特色化制度體系。避免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千篇一律同一模式現象的發生,體現人性化設計理念,打造特色化“互聯網+教育”信息化建設校園,建設符合高職院校師生個性化需求的富有生命力的信息化校園。驅動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邁出新步伐,促進信息化建設長期可持續開展。
3)構建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一信息庫一方案”特色化資源信息庫體系。在國家倡導發展職業教育背景下,需要根據本校特色建設屬于自己特色的課程資源。職業教育重視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在建設資源信息庫時須注重資源的應用性和實用性。深化建設資源庫改革,依據專業崗位能力要求,建設工學結合的理論實踐一體化的特色課程資源信息庫,實現高職院校資源信息庫特色化建設。
4)構建信息化建設“一教師一方案”特色化培訓-評估體系。引導教師運用“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進行科學職業規劃,提升教師信息化建設重視程度。通過多方位多元化的信息化建設技能和素養培養,進行階段性實戰測驗評估,提升和強化高職院校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和實踐技能。
5)構建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一學生一方案”特色化學習-就業體系。引導學生運用“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進行科學職業規劃,激發學生學習的創造力,提升學生在信息化課堂上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實現學習的自主性和個性化學習,不僅可以夯實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從而滿足“互聯網+”時代下社會對高職院校學生的需要。
4 “特色化”產教融合信息化建設體系構建意義
1)基于“互聯網+”補充并豐富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知識體系的內容結構,將教師的個人成長與能力提高納入績效考核體系中,擴充產教融合考核體系。
2)利用“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職業規劃,強調在產教融合建設中體現學生“個體差異”,實施一人一策,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3)通過對產教融合模式探索,激發企業和學校主體參與意識,助力良好產教融合環境的創建,煥發企業市場活力,發揮企業內需潛力。
4)本研究內容和搭建的架構是經過多方面、多維度調研后,結合高職院校實際而制訂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根據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存在的問題進行調研分析,提出相應對策和建議,有效貫徹和落實了國務院等相關部門關于“產教融合”政策文件與要求。利用“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職業規劃。
5)搭建的體系可提升信息化建設制度保障力,煥發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活力。強化教師信息化建設職責和擔當技能,優化課程和教學規劃體系,夯實教師理論和實踐教學實力。強化主動參與意識,提升學生參與信息化學習積極性。
基于“互聯網+”補充并豐富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知識體系的內容結構。搭建高職院校“教學+科研、多樣化差異化、終身學習型”的“三合一”模式產教融合教師績效考核管理體系,構造高職院校產教融合“自主自覺、德技并修、一人一策”自主化、精細化、個性化的ARP模式產教融合學生人才培養體系,健全“優化制度保障力+煥發企業活力+發揮企業內需潛力”產業企業“三力融合”主體發展戰略體系。構建“四維一體”信息化建設體系,“一職校一方案”特色化制度體系、“一信息庫一方案”特色化資源信息庫體系、“一教師一方案”特色化培訓-評估體系和“一學生一方案”特色化學習-就業體系。探索出的路徑和策略助力高職院校產教融合信息化建設工作平穩開展,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